臺灣(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
中文名稱臺灣外文名稱Taiwan別名寶島行政區類別省級行政區所屬地區中國華東下轄地區6“直轄市”、3市、13縣政府駐地臺北市電話區號+886地理位置中國大陸東南海域面積36192.8155平方千米人口2358萬人(2018年)方言閩南語、客家語、福州話、高山族南島語系諸語言氣候條件北回歸線以北屬亞熱帶季風氣候,以南屬熱帶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臺北101、臺北故宮、日月潭、阿里山、玉山、愛河、墾丁、太魯閣機場臺灣桃園國際機場、高雄國際機場、臺北松山機場、臺中清泉崗機場火車站臺北車站、高雄車站、臺中車站、臺南車站、花蓮車站、桃園車站等人口密度652.0人/平方千米(2018年底)主要民族漢族、高山族 主要宗教佛教、道教、基督新教、天主教等GDP總計3.9萬億元人民幣(2018年)人均GDP16.54萬元人民幣(2018年)人均GDP52304美元(2018年)購買力平價貨幣單位新臺幣(NTD,TWD)基尼系數0.342(中,2010年)人類發展指數0.882(極高,2014年)海岸線 1566.3391千米地理最高點玉山主峰(海拔3952米)最長河流濁水溪(186.6千米)最大湖泊曾文水庫(17.14平方千米)主要城市臺北、高雄、新北、臺中、臺南等著名大學臺大、清大、交大、成大、政大等。

名稱
“臺灣”(漢語拼音:Táiwān,注音符號:ㄊㄞˊ ㄨㄢ)一名源于居于今臺南安平的平埔族原住民西拉雅族“臺窩灣”社的社名,意為濱海之地,并取全稱中的“臺”字作為簡稱。明朝萬歷年間官方正式啟用“臺灣”一詞。
右圖上方為“臺灣”名稱的繁體漢字正式書寫,在臺灣地區官方“國書”、文件和教科書等正式場合中使用;下方的書寫多用于民間與媒體。
葡萄牙人稱臺灣為“福爾摩沙”(Formosa),源于葡萄牙語Ilha Formosa,意為“美麗之島”,在1950年代前是歐美對臺灣的主要稱呼。日本古代曾稱臺灣為“高砂”、“高砂國”、“高山國”。
臺灣意象
歷史
史前時期
臺灣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可追溯到公元230年。三國時期,吳王孫權派將軍衛溫、諸葛直率一支由一萬余名軍士、三十多艘船組成的船隊到達夷洲(今臺灣),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是中國大陸居民利用先進的文化知識開發臺灣的開始。三國東吳丹陽太守沈瑩的《臨海水土志》詳細記載了當時臺灣的生產和生活形態,是世界上對臺灣最早的記述。
隋代大陸和臺灣的接觸增多。隋煬帝曾3次派朱寬、陳棱等人前往流求(今臺灣)。9至10世紀的唐末宋初開始有漢族人定居澎湖。
宋元時期漢族人民在澎湖已有相當數量。漢人開拓澎湖后開始向臺灣發展,帶去先進的生產技術。12世紀中葉南宋將澎湖劃歸福建路晉江縣(今福建晉江)管轄,并派兵戌守,大陸和臺灣的聯系日漸頻繁。
明朝初期仍設澎湖巡檢司,直至1387年因實施海禁而廢除,并把居民遷到漳州、泉州一帶。1563年考量沿海治安等因素,復設澎湖巡檢司。
明朝以后大陸與臺灣的人民往來不絕。永樂年間鄭和率船隊曾在臺灣停留。17世紀20年代的明朝末葉大陸居民開始大規模移居臺灣,給臺灣社會經濟和文化的發展以極大推動。其時福建人顏思齊、 鄭芝龍為抗拒官府欺壓率閩粵居民遷居臺灣,一面從事農耕、貿易,一面組織武裝力量抗御倭寇和荷蘭人。1628年閩南大旱,百姓無以為生,鄭芝龍組織災民數萬到臺灣墾荒定居,各地逐漸形成許多村落。臺灣自此進入大規模開發時期。

荷蘭、西班牙殖民統治時期
荷蘭殖民者的統治激起了臺灣人民的反抗。1652年郭懷一領導了最大規模的一次武裝起義,雖最終被鎮壓,但表明荷蘭殖民統治已出現危機。九年后他們配合民族英雄鄭成功驅逐荷蘭人,收復了臺灣。
明鄭時期
4月30日鄭軍在鹿耳門(今屬臺南)登陸,在民眾積極支援下與荷軍展開多次激戰,最終將荷蘭東印度公司臺灣長官揆一和殘敵圍困在熱蘭遮城內。鄭成功在致揆一的“諭降書”中嚴正指出:“然臺灣者,早為中國人所經營,中國之土地也,今余既來索,則地當歸我”。圍城9個月后,臺灣長官揆一于1662年2月1日不得不簽字投降。至此中國人民收回了被荷蘭殖民者侵占的寶島臺灣。
鄭成功收復臺灣后僅4個月即病逝,時年僅39歲。爾后其子鄭經、孫鄭克塽前后治理臺灣22年,獎勵制糖、制鹽,興辦工商業,發展貿易,開辦學堂,改進原住民的農業生產方式,推動經濟、文化迅速發展。 明鄭末期臺灣人口已近趨20萬。
國畫家劉繼卣1973年作品《鄭成功收復臺灣》
清朝時期
明鄭政權末期與清政府處于軍事對峙狀態,逐步演變成地方割據政權。1683年7月8日,清政府派福建水師提督施瑯率水陸官兵2萬余人、戰船200余艘,從銅山(今屬福建漳州)向澎湖、臺灣進發。清軍向澎湖守軍發起攻擊,鄭軍潰敗。鄭克塽率眾歸順清政府。至此臺灣在清政府直接統治之下。
明治維新伊始,日本確立“開疆拓土”的侵略總方針,琉球和臺灣成為其對外擴張的首選目標。 1874年5月,日本以琉球漂流民在臺灣被殺為借口入侵臺灣,10月中日簽訂《北京專約》,雖然清政府對日本作出妥協,但《北京專約》仍表明中國對整個臺灣行使主權。日本第一次對外侵略擴張,首選的目標即為臺灣,給清政府敲響了警鐘,也暴露了日本霸占臺灣的野心。此后清朝官員提出臺灣設省的建議。
1883年法國挑起中法戰爭,戰火擴大到中國東南沿海,侵略目標首指臺灣,使得劉銘傳被清政府重新啟用派往臺灣。劉銘傳率部抗擊法軍,成功保衛臺灣。
中法戰爭后,清政府為了加強海防,于1885年(清光緒十一年)將臺灣從福建省析出升格設立臺灣省,成為中國第20個行省,由劉銘傳出任臺灣省首任巡撫。1887年臺灣建省行政工作完成,下設三府十一縣三廳一直隸州,省會設于彰化縣橋孜圖(今臺中),1894年省會移至臺北。
《康熙臺灣輿圖》中的淡水河與基隆河流域
日本殖民統治時期
臺灣人民不愿淪為亡國奴,決定以自己的力量浴血奮戰、抵擋到底。1895年5月25日,為了免于被割讓,丘逢甲等臺灣士紳建立臺灣民主國,推舉原臺灣巡撫唐景崧任大總統,清軍將領劉永福任大將軍,率黑旗軍和以徐驤為首領的義軍等抵抗力量反抗日本的侵占,堅持了5個月的戰斗,歷經大小百余仗,使日本侵略者付出慘重的代價,但因武器落后和后援不繼終遭失敗。 [128] 6月7日日軍占領臺北。首任臺灣總督樺山資紀6月17日在臺北舉行始政儀式,正式建立起在臺灣的殖民統治。10月21日日軍占領臺南。10月23日臺灣全島淪陷。
面對臺灣人民風起云涌的抗日斗爭,日本設臺灣總督為殖民臺灣最高長官,實行武官總督專制獨裁的統治體制,在臺北設置臺灣總督府,為在臺最高統治機關,建立嚴密的警察制度控制臺灣社會,并復活保甲制度輔助警察政治。 一戰后全球“民族自決”思潮高漲,日本調整統治政策,實施“內地延長主義”,改派文官總督,企圖把臺灣人民教化成日本國民。1937年日本全面發動侵華戰爭后,為徹底動員支持戰爭,重派武官總督鎮臺,推行“皇民化運動”,極力強化皇民思想教育,強制普及日語,鼓勵養成日式生活、改日本姓氏等,企圖從精神層面消滅臺灣人民的民族意識,將臺灣人民同化為日本的“忠臣良民”。在日據時代,臺灣人民始終飽受日本殖民者的歧視和壓迫。太平洋戰爭末期,除征兵制造成臺灣青年大量傷亡外,1944年后,歷經盟軍25次大空襲,臺灣農工產值于二戰結束前降至最低。
殖民初期,日本實行“農業臺灣,工業日本”的經濟政策,榨取臺灣廉價的糧食與原料,推銷日本的工業產品,以甘蔗、稻米為中心的商業性農業飛速發展,但利益多被日本財閥所壟斷。1930年代,日本侵略華南、南洋日亟,臺灣成為日本南進政策的跳板,故推動以軍需產業為重點的工業化,把臺灣當作日軍的補給地,臺灣進入半工半農的社會。1939年,臺灣工業產值首次超過農業產值。
1937年日本制造“七七事變”,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全面爆發,許多臺灣青年奔赴大陸參加抗戰。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后,12月9日國民政府發布《中華民國政府對日宣戰布告》,明確昭告中外:“所有一切條約、協定、合同,有涉及中、日間之關系者,一律廢止”?!?/span>馬關條約》自屬廢止之列。
戰后時期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國際協定重新肯定了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國共同簽署的《開羅宣言》中規定:“日本所竊取于中國之領土,例如東北四省、臺灣、澎湖群島等,歸還中華民國”。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國,后又有蘇聯參加簽署的《波茨坦公告》中重申“《開羅宣言》之條件必將實施”。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中的條款,無條件投降。中國人民經過14年的艱苦抗戰,付出巨大的犧牲,終于同全世界人民一道打敗了日本侵略者,使臺灣重新回歸祖國的懷抱,結束了臺灣人民蒙受日本奴役的屈辱歷史。臺灣人民歡天喜地,慶祝回歸祖國。
地理
地形地貌
臺灣島面積35882.6258平方千米,是中國第一大島、世界第38大島嶼,南北縱長約395千米,東西寬度最大約145千米,環島海岸線長約1139千米,含澎湖列島總長約1520千米,扼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是中國與亞太地區各國海上聯系的重要交通樞紐及重要戰略要地。
臺灣島東部多山,向西逐漸過渡為丘陵與平原
臺灣第一高山玉山海拔3952米
氣候生態
北回歸線穿過臺灣中南部的嘉義、花蓮等地,將臺灣南北劃為兩個氣候區,中部及北部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南部屬熱帶季風氣候。整體氣候夏季長且潮濕,冬季較短且溫暖。北部受東北季風影響使1月至3月出現雨季,冬季中部和南部地區沒有受到明顯影響,5月臺灣進入梅雨季節。6月到9月為臺灣的夏季,天氣炎熱,其中臺北都會區是盆地地形,熱能無法快速消散,加上城市熱島效應,夏季最高氣溫??蛇_35℃及以上,7月平均氣溫可接近30℃。臺灣島四面環海,每年9月至隔年5月西伯利亞冷高壓南下時,冷空氣受海洋調和,冬季氣溫相對華南地區稍顯溫暖。冬季臺南以北的平地氣溫偶爾出現4℃。中部及北部1月平均氣溫12至15℃左右,南部1月平均氣溫可高達18℃左右。合歡山、玉山、雪山等海拔1500米以上的高山因地勢高,11月至4月常有降雪。
政治
政治體制
臺灣地區歷任領導人列表
任次
|
姓名
|
任期
|
1
|
|
1950年—1954年
|
2
|
|
1954年—1960年
|
3
|
|
1960年—1966年
|
4
|
|
1966年—1972年
|
5
|
|
1972年—1975年
|
(繼任)
|
|
1975年—1978年
|
6
|
|
1978年—1984年
|
7
|
|
1984年—1988年
|
(繼任)
|
|
1988年—1990年
|
8
|
|
1990年—1996年
|
9
|
|
1996年—2000年
|
10
|
|
2000年—2004年
|
11
|
|
2004年—2008年
|
12
|
|
2008年—2012年
|
13
|
|
2012年—2016年
|
14
|
蔡英文
|
2016年至今
|
注釋:
⑴蔣中正字介石。大陸和港澳多以其字稱其為蔣介石。
臺北“總統府”是臺灣地區的最高權力中心
主要政黨
政黨
|
中國國民黨
|
民主進步黨
|
政治傾向
|
泛藍
|
泛綠
|
黨旗
|
中國國民黨黨旗
|
民主進步黨黨旗
|
黨徽
|
中國國民黨黨徽
|
民主進步黨黨徽
|
紀年歷法
臺灣各機關、官方文書中均采用“民國紀年”,以公元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為元年,與公元紀年相差1911年。通用歷法主要為國際慣用的公歷,民間亦通行農歷,并以民國紀年與公元紀年并行使用。
法定節假日
臺灣問題
中國政府解決臺灣問題的基本方針是“和平統一,一國兩制”,但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并在2005年制定的《反分裂國家法》中以法律的形式進一步明確了一個中國的原則。1979年1月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臺灣同胞書》,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統一祖國的方針。20世紀80年代初,為解決臺灣問題,鄧小平提出“一國兩制”的構想,并首先用于解決香港和澳門問題。
兩岸事務主管部門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是臺灣“行政院”轄屬的政府機構,是處理中國大陸、香港、澳門事務的官方對口機關。
區劃
臺北市是臺灣地區的最高行政機構所在地,亦是臺灣政治、經濟與文化發展的中心。
“直轄市”
中文名稱
|
英文名稱
|
簡稱
|
下轄行政區
|
市政府所在地
|
面積(平方千米)
|
常住人口(萬)
|
改制日期
|
|
Taipei City
|
北
|
12區
|
|
271.7997
|
270.0091
|
1967年7月1日
|
|
New Taipei City
|
新北
|
29區
|
|
2052.5667
|
396.3970
|
2010年12月25日
|
|
Taoyuan City
|
桃
|
13區
|
桃園區
|
1220.9540
|
205.6273
|
2014年12月25日
|
|
Taichung City
|
中
|
29區
|
|
2214.8968
|
271.6497
|
2010年12月25日
|
|
Tainan City
|
南
|
37區
|
|
2191.6531
|
188.3844
|
2010年12月25日
|
高雄市
|
Kaohsiung City
|
高
|
38區
|
|
2946.2671
|
277.8155
|
1979年7月1日
2010年12月25日
|
市
中文名稱
|
英文名稱
|
簡稱
|
下轄區劃
|
政府所在地
|
面積(平方千米)
|
常住人口(萬)
|
|
Keelung City
|
基
|
7區
|
|
132.7589
|
37.3340
|
|
Hsinchu City
|
竹市
|
3區
|
|
104.1526
|
43.1601
|
|
Chiayi City
|
嘉市
|
2區
|
|
60.0256
|
27.0858
|
縣
中文名稱
|
英文名稱
|
簡稱
|
下轄區劃
|
政府所在地
|
面積(平方千米)
|
常住人口(萬)
|
新竹縣
|
Hsinchu County
|
竹縣
|
1市3鎮9鄉
|
|
1427.5369
|
53.6954
|
|
Miaoli County
|
苗
|
1市6鎮11鄉
|
|
1820.3149
|
56.7202
|
|
Changhua County
|
彰
|
1市7鎮18鄉
|
|
1074.3960
|
129.2226
|
|
Nantou County
|
投
|
1市4鎮8鄉
|
|
4106.4360
|
51.4836
|
|
Yunlin County
|
云
|
1市5鎮14鄉
|
|
1290.8326
|
70.6174
|
|
Chiayi County
|
嘉縣
|
2市2鎮14鄉
|
|
1820.3149
|
52.5579
|
|
Pingtung County
|
屏
|
1市3鎮29鄉
|
|
2775.6003
|
84.8804
|
|
Yilan County
|
宜
|
1市3鎮8鄉
|
|
2143.6251
|
45.8880
|
|
Hualien County
|
花
|
1市2鎮10鄉
|
|
4628.5714
|
33.3484
|
|
Taitung County
|
東
|
1市2鎮13鄉
|
|
3515.2526
|
22.4719
|
|
Penghu County
|
澎
|
1市5鄉
|
|
126.8641
|
10.1636
|
|
Kinmen County
|
金
|
3鎮3鄉
|
|
151.6560
|
12.6964
|
|
Lienchiang County
|
馬
|
4鄉
|
|
28.8000
|
1.2528
|
注釋:
⑵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是中國的固有領土,是中國臺灣的附屬島嶼,隸屬于宜蘭縣頭城鎮大溪里。
⑶由臺灣當局實際管轄的金門縣、連江縣(統轄范圍僅馬祖列島)地理位置靠近大陸,隸屬于臺灣當局所設的“福建省”。
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是中國臺灣的附屬島嶼
軍事
目前常備部隊約21萬人,后備軍人約300萬人。
經濟
發展情況
臺灣政治、經濟與文化發展的中心臺北市
發展歷程
中臺灣經濟、文化與交通中心臺中市
高新技術產業
自1980年起,臺灣當局相繼成立新竹科學工業園區、南部科學工業園區等科學園區,大力鼓勵廠商投資集成電路、電腦等高新技術產業,耗能少、污染低、附加價值高的高新技術產業取代傳統產業,成為臺灣重要的經濟命脈,在全球產業鏈中扮演重要角色。
農業
臺灣只有24%的土地適于耕種,主要為土壤肥沃、溫暖濕潤、利于耕作的西部平原及東部狹窄的沿海地帶,但農業生產效率很高,出口高質量的豬肉、蔬菜、糖、甘蔗、茶葉、大米和熱帶及亞熱帶水果。盛產稻米,一年有二至三熟,米質好,產量高,種植面積和產量均占農業生產的首位。主要經濟作物有樟腦、蔗糖、茶、鳳梨(菠蘿)、香蕉、蓮霧。蔬菜品種超過90種,栽種面積僅次于稻谷。水果種類繁多,素有“水果王國”的美稱。花卉產值也相當可觀,臺灣蝴蝶蘭聞名世界。
服務業
臺灣文創產業融合中華傳統文化和臺灣本土特色文化,文創產品享譽中外。
著名企業
南臺灣政治、經濟及交通中樞高雄市
人口
族群結構
2009年高雄世運會開幕式之原住民族傳統舞蹈
語言文字
臺灣國語的詞匯和語法繼承許多古漢語、近代漢語和現代漢語初期用法,如定讞(定罪)等。一些詞匯也吸收本地方言和外語的成分,如夯(熱烘烘、流行,來自閩南語)、贊(好極了,來自閩南語)與歐巴桑(女性長輩,日語おばさん)、巴士(公共汽車,英語bus)等,還有一些是用詞習慣差異,如原子筆等同于大陸的圓珠筆等。
宗教信仰
儒家思想所規范的禮儀與哲學觀被中國人視為組成家國與人際倫理的基礎觀念。儒家思想對臺灣影響深遠,中華民族傳統的倫理道德觀念規范著臺灣人的思想和言行。

同性婚姻
2019年2月21日,臺灣“行政院”審查通過同性婚姻自由法案草案,規定相同性別的二人也應享有婚姻自由的平等保護。
社會
教育制度
醫療衛生
截至2015年,臺灣人均壽命79.84歲,男性76.72歲、女性83.19歲。生育率僅為1.065,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已占總人口10%以上。
新聞媒體
解嚴前臺灣影響最大的兩份報紙是《聯合報》與《中國時報》,1980年代后《自由時報》興起。近年《蘋果日報》快速發展。
臺灣主要的廣播電臺有中國廣播公司、中央廣播電臺等。

國際交流
臺灣“邦交國”
共140個國家及地區給予臺灣護照免簽證或落地簽證待遇。
交通
鐵路
臺灣鋪設了廣泛的鐵路網絡,全部鐵路運輸系統長度約1066.6千米。
臺北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
公路
航空
海運
文化
民俗
臺灣少數民族(高山族)各族群有各具特色的傳統歲時祭儀文化。
外來影響
建于日據時期的新竹車站采巴洛克式建筑風格
飲食
新北市石碇區的茶田風光
文學
日據時期,在大陸“五四”新文學運動的影響和指導下產生和發展起了臺灣新文學運動,賴和被譽為“臺灣新文學之父”。1949年后,胡適、林語堂、梁實秋等大陸文學家隨國民黨政府移居臺灣。1950、60年代風行懷鄉文學,代表作家有林海音(《城南舊事》)等。同時西方現代文學也是文壇的重要力量,代表作家有白先勇(《臺北人》)、王文興(《家變》)等。1960、70年代鄉土文學思潮興起,代表作家有鐘肇政(《魯冰花》)等。1960、70年代以后,柏楊、李敖、三毛、余光中、席慕蓉、龍應臺、劉墉、古龍、瓊瑤、林清玄、張曉風等作家陸續有重要作品問世。21世紀初網絡文學蔚然成風,代表作家有九把刀(《等一個人咖啡》)等。
美術
1950年代,臺灣畫壇主流是大陸來臺的水墨畫家與日據時期學院出身的西畫家,繪畫技巧較傳統。1960年代起,新生代畫家引入西方抽象畫等風格,美術風格走向西化。1970年代,鄉土意識抬頭后,繪畫題材再趨本土化。解嚴后,臺灣美術界生態多元自由,風格日益前衛。
戲劇
歌仔戲是臺灣最主要的地方戲曲,也是中國地方戲曲劇種中唯一誕生于臺灣的劇種。 戰后早期,官方大力扶持、推廣京劇(平劇、國劇)等大陸劇種,同時歌仔戲、布袋戲等臺灣本土劇種仍是庶民重要的娛樂方式。隨著電視的出現,布袋戲、歌仔戲講求聲光效果而重獲重視。京劇與話劇融入創新元素,常以小劇場等形式表演,舞臺劇表演成為極具活力的藝術活動。

音樂
戰后初期,臺語歌曲一度流行。民間香港的國語流行歌曲和歐美音樂傳唱一時。1970年代清新的校園民謠風行,同時臺語流行樂壇秀場文化盛行。1980年代講究字正腔圓的國語老歌風靡亞洲,代表人物有鄧麗君和費玉清。受西方搖滾樂的影響,民歌時期后羅大佑等將社會百態寫成歌曲,同時李宗盛創作的情歌廣受歡迎。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1990年代以來臺語歌曲風格愈多元活潑。解嚴后自由的創作與發展環境使臺灣成為華語流行音樂的重要發展地,代表歌手及樂團有周杰倫、蔡依林、張惠妹、S.H.E、五月天等,也吸引其他地區的華人歌手來臺發展,代表歌手有王力宏、孫燕姿、陶喆、林俊杰、蔡健雅、梁靜茹等。
電影
2008年魏德圣執導的《海角七號》以國際化商業路線揉合本土特色內容,在票房大獲成功并獲不少獎項后,《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賽德克·巴萊》等叫好又叫座的臺灣電影掀起臺灣電影復興熱潮。
體育
臺灣第一座國際性大型綜合體育館臺北小巨蛋
旅游
位于城市的著名景點有2004年至2010年間為世界第一高樓的臺北101、臺北故宮博物院、中正紀念堂、國父紀念館、高雄愛河、各處夜市和各大商圈等。坐落于臺北市士林區外雙溪的臺北故宮博物院是中國著名的歷史與文化藝術史博物館,所擁有的69.6萬余件冊文物為世界上最負盛名的古代中國藝術品珍藏。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中正紀念堂是臺北市中正區一座為紀念蔣中正而興建的建筑,園區廣場南北側建有“國家戲劇院”和“國家音樂廳”,除了供民眾休憩外,常是大型藝文活動的場地。國父紀念館是為紀念孫中山百年誕辰而興建的綜合性文化設施,是戶外運動、休閑、藝文與知性活動的綜合性休憩公園。遍布全臺的夜市各具特色,小吃美食琳瑯滿目。臺灣購物環境優越,臺北市的信義商圈、忠孝東路商圈、西門町商圈等是著名的購物商圈。
山東·江北水城 運河故都·聊城
www.juncaisc.cn
聊城旅游 聊城旅行社 江北水城 江北水城旅游 江北水城旅行社 聊城景點 聊城特產 聊城導游 聊城機票 聊城酒店 聊城租車 聊城會議 聊城特價機票 聊城特惠酒店 聊城高級導游 全國優秀導游員 聊城旅游網 江北水城旅游網 聊城職業技術學院旅游實踐基地 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